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ina-yks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ina-yks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ina-yks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china-yks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酷睿Ultra 9 285KUltra 5 245K天梯榜首测:E核大提速能耗比极为出色_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_球王会官网网页版_球王会官网下载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酷睿Ultra 9 285KUltra 5 245K天梯榜首测:E核大提速能耗比极为出色

    时间: 2024-12-27 07:20:48 |   作者: 球王会官方体育app下载

      去年年底发布的第一代酷睿Ultra处理器Meteor Lake奠定了英特尔未来几年的基本结构,它采用分离式模块架构,并通过Foveros 3D封装技术连接,与以往采用单颗芯片设计的产品有非常大的区别,但它并没再次出现在桌面平台上,毕竟它最多只有6P+8E,放桌面确实性能比不过8P+16E的Raptor Lake。现在时隔10个月,它的正统继任者Arrow Lake来了,首发桌面平台,也就是今天要测试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处理器。

      Arrow Lake使用了与此前已经发布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Lunar Lake处理器相同的Lion Cove P-Core和Skymont E-Core,但两者其他组成部分及结构有很大区别,关于Arrow Lake架构的具体解析我们在此前的《超能课堂(337):Arrow Lake架构解析,主打能耗比的新一代酷睿Ultra处理器》中已经进行了详尽介绍,这里就只作简单介绍,想看具体的处理器内核介绍可移步到超能课堂观看。

      Arrow Lake的结构则沿袭自Meteor Lake,CPU同样由计算模块、SoC模块、图形模块、IO模块这四大模块组成,也都用Foveros封装在基础模块上。此外Arrow Lake上也有一个填料模块,它的作用就把顶盖覆盖范围内没有运算模块的部分填满,因为模块和散热顶盖之间需要有充分接触,否则由于压力不同会对芯片造成损伤。

      Arrow Lake计算模块内的核心排列也有所变化,从最初的12代酷睿开始,处理器内的P-Core集中放一边,而E-Core则集中放另一边的,到了Arrow Lake上,每个E-Core集群都会被两个P-Core左右夹着,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把发热量大的P-Core分散布置,这样就可把热源分散,有利于散热。

      缓存方面,Arrow Lake明显变得更大了,Lion Cove在L1数据缓存与L2缓存之间加了一层缓存,原来的L1数据缓存现在变成了L0数据缓存,新增的L1数据缓存是192KB,L2缓存从上代的2MB增大到3MB,每组E-Core集群的L2缓存也是4MB,所以总L2缓存容量从32MB增大到40MB,L3缓存的总容量依然是36MB没变,这使得Arrow Lake的L2缓存总容量比L3缓存还大。

      关于Arrow Lake各模块的制程工艺,计算模块用的是台积电N3B,图形模块使用N5P工艺,SoC和IO模块则是N6工艺,除了计算模块制程与Meteor Lake不一样外其他都是一样的。

      核显方面,目前发布的K系列处理器全部拥有4组Xe核心,酷睿Ultra 9/7的核显频率是2.0GHz,而酷睿Ultra 5的频率是1.9GHz,无论核心规模还是频率都比上代有较大幅度提升。

      这里的IccMAX是指处理器在总系统负载下的最大电流消耗值,而IccMAX_app则是针对单个应用或工作负载的最大电流消耗限制。

      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支持CUDIMM内存,与之前的UDIMM DDR5内存不同,CUDIMM集成了时钟驱动器,不仅提升了内存的极限频率,还增强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让内存模块能够在更高频率下保持稳定的运作时的状态。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最高支持JEDEC标准的DDR5-6400 CUDIMM,普通UDIMM内存最高的JEDEC频率还是DDR5-5600,若使用支持XMP的CUDIMM内存的线MHz+,支持ECC,最大可支持单根48GB的内存,最大内存容量192GB。

      PCH整合的网络设备和上代一样依然是千兆有线E无线,通过扩展,平台可最多提供4个Thunderbolt 5口,2.5GbE有线无线网络。

      Arrow Lake处理器的设计目标是提升每瓦性能,要降低40%的整体平台功耗,并带来比上代15%的多线程性能提升,同时保持优秀卓越的游戏性能,并让处理器游戏时温度降低10℃。

      本次测试的是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Ultra 5 245K,处理器的PCB尺寸其实和上代一样的,所以LGA 1851和LGA 1700处理器的大小相同,当然了酷睿Ultra处理器的顶盖明显比上代要窄一些,防呆口也从两对变成了一对,位置也更靠右侧边缘。

      新一代LGA 1851处理器的厚度略微增加,然而只增加了0.04mm,计算起来就增加了0.9%,所以并不会让LGA 1700的散热器安装造成多少影响,只是扣具压力略微会增加。

      翻到背面的话不难发现酷睿Ultra 200S的核心位置并不在正中间,原因是Arrow Lake-S处理器的计算模块并不在芯片的正中央位置,而是偏向一角,而计算模块本身是芯片发热最大的区域,可能是为了出于照顾散热考虑所以把整个芯片的安装的地方偏向PCB的一侧,让发热中心尽可能靠近CPU中线,但处理器的热点位置依然比上一代有偏移。

      官方的渲染图其实有些错误,但能够正常的看到计算模块位于芯片的右上角,热点位置也在那里,而现在LGA 1700平台的处理器热点位置基本位于正中央,所以散热器厂家会针对LGA 1851平台推出偏置扣具,让旧散热器更好的照顾新的处理器。

      本文测试的是酷睿Ultra 9 285K与酷睿Ultra 5 245K,对比的对象包括上代产品同型号的酷睿i9-14900K和酷睿i5-14600K。对手方面则是锐龙9 9950X以及锐龙7 9700X,而锐龙7 8700G只是用来对比核显性能用的,其他测试不参加。基准和生产力测试的时候会分别测试处理器默认状态和解锁功耗或开启PBO后的性能,而其他测试没特别说明都只会使用处理器的默认设置来跑。

      Arrow Lake处理器由于从单芯片设计变成多芯片设计,内存控制器也不在计算模块中,所以CPU要访问内存时要先于SOC模块通信,这路程肯定比以前之内存控制器直接挂在环形总线上远多了,所以你们可以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的内存延迟比酷睿i9-14900K大幅增加,都使用DDR5-7200 CL34内存时延迟从65.8ns增加到81.6ns,但内存带宽略微有所增加。

      目前许多软件都不能正确识别出Lion Cove的缓存结构,大部分都把L0缓存继续当L1缓存了,而新的L1缓存则显示不出来,上面AIDA64内存与缓存测试也一样,所以我们使用了SiSoftware Sandra内存延迟测试,它使用了各种不同大小的数据包,所以可以清楚看到处理器缓存以及内存的延迟。

      酷睿Ultra 9 285K的L0数据缓存与酷睿i9-14900K的L1数据缓存都是48KB,数据包大小在2KB到32KB两代处理器的延迟都是一样的0.8ns。而酷睿Ultra 9 285K增加了192KB的L1缓存所以64KB到256KB这一段明显要比酷睿i9-14900K低1ns左右,降幅超过40%。1MB和2MB的数据包基本都在两颗处理器的L2缓存内的,可看得出酷睿Ultra 9 285K的L2缓存延迟比酷睿i9-14900K低了1ns,减少了27%的延迟,此外酷睿Ultra 9 285K P-Core的L2缓存从2MB增加到3MB,所以4MB的数据包它只有25%在L3缓存内,这明显比有一半在L3的酷睿i9-14900K延迟低得多。至于两者L3缓存的对比大家看16MB和32MB数据包的测试结果就好了,酷睿Ultra 9 285K的延迟也比上代要低一些,不过没有前面那些缓存那么明显。

      上面是内核延迟测试,很明显的是Arrow Lake所用的Skymont架构E-Core同族簇核心间相互通信不用再走环形总线缓存进行通信,大幅降低了这部分的延迟,提高了E-Core的多核效率。

      SuperPi是一个完全比拼CPU频率的测试,是单线程的测试,可以看出两颗酷睿Ultra 200S比14代酷睿下降了不少,原因自然是频率比上代要低,而且内存延迟的增长所导致的,但它们的这里的表现依然要比AMD的锐龙9000处理器要好。

      国际象棋测试由于最多只能测试16个线程,所以这里只用来测试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可以看得出酷睿Ultra 200S并不太擅长对付这些老测试,测出来的成绩均低于上一代。

      Dolphin是一款对应任天堂游戏主机GameCube和Wii的模拟器,测试使用的是Dolphin 5.0 Benchmark,这是一个纯粹的单线程测试,同样的,在该测试中两个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的表现也不佳。

      7-zip使用内置的Benchmark测试,在压缩测试中两颗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还能表现出与14代酷睿较为接近的性能,但在解压缩测试中没超线程的劣势就显露出来了,和14代酷睿的差距非常大。

      3DMark CPU Profile测试可以测试CPU在不同线程下的性能表现,在这测试中酷睿Ultra 200S的优势终于显示出来,单线 245K的单线K高,在最大线程的跑分中酷睿Ultra 9 285K依然要比默认的酷睿i9-14900K高不少,和解锁后的相比也要高一些,同样也比锐龙9 9950X高。酷睿Ultra 5 245K跑分也比酷睿i5-14600K高出20%左右,同样高于锐龙7 9700X。

      x264以及x265是两个老牌开源编码器,应用相当广泛,这次我们使用了新版本的Benchmark,在x264的测试中酷睿Ultra 9 285K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转码能力,比默认的酷睿i9-14900K快了20%之多,两者解锁后依然要快10%左右,同样高于锐龙9 9950X。而酷睿Ultra 5 245K则比酷睿i5-14600K快5%左右。

      POV-Ray是由Persistence OF Vision Development开发小组编写的一款使用光线跟踪绘制三维图像的渲染软件,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处理器生成含有光线追踪效果的图像帧,软件内置了Benchmark程序。酷睿Ultra 200S在这测试中有较好的表现,酷睿Ultra 9 285K在单线程的测试中略高于酷睿i9-14900K,但在多线程的测试中比解锁后的酷睿i9-14900K都要高不少。酷睿Ultra 5 245K的单线程性能其实就略低于酷睿i9-14900K,多线程自然没法比,但比酷睿i5-14600K高出了16%之多。

      V-Ray是由专业的渲染器开发公司CHAOSGROUP开发的渲染软件,是业界最受欢迎的渲染引擎,其内核可应用在3Dmax、Maya、Sketchup、Rhino等多个软件内,测试使用的是官方Benchmark。酷睿Ultra 9 285K在该测试中领先默认的酷睿i9-14900K有21%之多,对比解锁后的也有11%的提升。而酷睿Ultra 5 245K的成绩则比酷睿i5-14600K提升了8%。

      Blender是一个开源的多平台轻量级全能三维动画制作软件,提供从建模,雕刻,绑定,粒子,动力学,动画,交互,材质,渲染,音频处理,视频剪辑以及运动跟踪,后期合成等等的一系列动画短片制作解决方案, 测试使用官方的Benchmark工具,软件版本是4.2.0。在这些渲染类测试中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Ultra 5 245K均比上代同级产品解锁后有更好的性能表现,酷睿Ultra 5 245K的表现是略优于锐龙7 9700X的,但酷睿Ultra 9 285K和锐龙9 9950X还有些差距。

      CINEBench R23使用MAXON公司针对电影电视行业开发的Cinema 4D特效软件的引擎,而更新的2024版则使用先进的Redshift引擎并更换更复杂的测试场景,该软件被全球工作室和制作公司广泛用于3D内容创作,而CINEBench经常被用来测试对象在进行三维设计时的性能。 酷睿Ultra 9 285K在R23多线程测试中比默认的酷睿i9-14900K要高出17%之多,和解锁后的酷睿i9-14900K也要高一些。和锐龙9 9950X相比,大家都跑默认时酷睿Ultra 9 285K性能是要高些的,但都解锁的线X表现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酷睿Ultra 9 285K的NPU是不支持FP32运算的,所以这项测试实际上是CPU在跑,FP16算力和核显差不多,INT8算力最高的是CPU,不过用CPU来搞AI运算功耗要比NPU与核显高得多。此外酷睿Ultra 9 285K的GPU没有XMX单元,所以整体算力偏低,FP32和INT8算力比CPU要低,整体而言酷睿Ultra 9 285K无论CPU还是核显算力都比酷睿i9-14900K高不少,新增的NPU还能以较低的功耗提供较高的AI算力。

      本次测试我们还加入了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i9-14900K的同频对比测试,把他们的P-Core都锁到5.5GHz和4.5GHz,而E-Core都锁到4.5GHz,我们修改了注册表把电源管理中的异构相关选项显示了出来,借此来控制测试是跑在P-Core上还是E-Core上,但随后发现部分测试即使这样设置在运行E-Core测试时P-Core还是会部分介入的,所以在测试E-Core性能时我们会把P-Core关剩1个尽量减少影响。

      先来看看CPU-Z 17.01的标准测试,能够正常的看到酷睿Ultra 9 285K的P-Core在5.5GHz时单线K的P-Core性能高一点,在4.5GHz时领先幅度会稍微大点,但整体幅度都不大。但新的E-Core性能确实很强,单线%,已经非常接近同频的上代P-Core了。

      用CINEBench 2024来测试的线GHz时比上代单线%,频率越低增幅越大。新的E-Core同频单线程性能和上代P-Core是一样的,提升非常大,当然了比绝对性能的话Raptor Cove肯定是要比Skymont强的,因为前者正常才不会和你跑4.5GHz。

      多线程性能的线K P-Core缺乏多线程,所以必然要比上代跑分要低,但强劲的E-Core弥补了这不足。

      多核的话就和上面两个测试差别很大了,酷睿Ultra 9 285K的P-Core最大线K还高,超线程的作用在该测试中并不大,不过这也很符合超线程在游戏中的实际表现,作用确实不大。

      从同频测试可以看出Arrow Lake处理器提升最大的其实是E-Core,Skymont的性能比Gracemont强多了,正如英特尔所说那样,在部分测试中它确实发挥出和Raptor Cove相近的同频性能,所以他们才会直接取消了Lion Cove架构P-Core的超线程,因为E-Core的性能足够弥补P-Core没了超线程的性能损失,删了超线程还可以简化系统线程调度,并降低P-Core的发热,降低整个处理器的工作温度。

      游戏测试为了反映CPU的真实性能,测试全部都是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的,尽量减少显卡上的瓶颈,不过画质依然是开启非光追下的最高,此外游戏测试只会使用CPU的默认设置。

      其实从官方PPT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新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的游戏性能其实是不如14代酷睿的,实际我们测出来也差不多,酷睿Ultra 9 285K的游戏性能只在《彩虹六号:围攻》以及《文明6 风云变幻》中是比酷睿i9-14900K有优势,而其他游戏基本都是比酷睿i9-14900K要低的,酷睿Ultra 5 245K和酷睿i5-14600K对比也差不多,大概可能是主频比上代低再加上内存延迟增大的关系。

      和对手相比的线K还互有胜负,而酷睿Ultra 5 245K就比较难看了,不过这代产品强调的是游戏的能耗比,我们记录了酷睿Ultra 9 285K、酷睿i9-14900K以及锐龙9 9950X在部分游戏中的功耗:

      可以看到的是酷睿Ultra 9 285K在游戏中的功耗比酷睿i9-14900K大幅下降,在《刺客信条:幻境》中降幅达到了65%,《赛博朋克2077》中也只用了酷睿i9-14900K的一半功耗,《文明6 风云变幻》里也降低了40%,而且它在游戏中的平均功耗也低于锐龙9 9950X,说线K的游戏性能其实并没有比它们低多少,但功耗降低了相当多,这也表面它在游戏时有较低的温度,对散热器的要求更低。

      在核心规模翻倍并且频率从1.65GHz提升至2.0GHz的加持下,酷睿Ultra 9 285K的核显性能比酷睿i9-14900K有了大幅度的提升,3DMark的基准性能测试至少是上代的两倍,而有的项目得分甚至是上代的三倍,当然了和专业APU的锐龙7 8700G相比差距还是有点大。

      游戏测试同样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具体各游戏的画质设置请看上表,基本上酷睿Ultra 9 285K的核显实际游戏性能也是酷睿i9-14900K的两倍,其实在正常情况下酷睿Ultra 9 285K的核显性能是比不过锐龙7 8700G的,但《DOTA 2》和《英雄联盟》中锐龙7 8700G有可能是CPU瓶颈了,导致帧率还没酷睿Ultra 9 285K高,毕竟它只是个L3倍砍了一半的八核Zen 4。

      在功耗测试方面,个人会使用专用的设备直接测量主板上CPU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但也会给出软件记录的CPU Package功耗数据,虽然CPU的供电主要来源是CPU供电接口,但我们也发现有一小部分是来自24pin接口的。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目前我们测量的是主板上CPU供电接口的输入功率,并非直接的CPU供电功率,因此从该理论上来说应该是略高于CPU的实际供电功率,而且会更因为主板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这个测试数据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为电源其实就是对主板进行供电而非直接对CPU进行供电,因此对于电源的选择来说,直接测试CPU供电接口的供电功率更有实际意义。

      会分别测试所有处理器解锁功耗或开启PBO后的温度功耗,AIDA 64 FPU烤机并没用AVX-512,环境和温度是26℃。

      在默认状态下,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Ultra 5 245K烤机时都达不到功耗上限,是因为这代CPU的电压都比较低, 而Intel给的ICCMAX_app并没有太大变化,所以酷睿Ultra 9 285K默认状态下只能跑到230W,解锁后功耗能跑到281W,但根据上面的测试即使解锁后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也不会有很大提升,所以并不建议解锁。至于酷睿Ultra 5 245K,它解锁后也就从138W提升到145W,变化并不大,性能也没多少区别。

      很明显酷睿Ultra 200S的功耗温度表现要比14代酷睿好不少,均采用默认设置时酷睿Ultra 9 285K的处理器封装功耗比酷睿i9-14900K低了23W,解锁功耗后更是低了68W,采用默认设置时两者的烤机温度差别不大,但解锁功耗后酷睿i9-14900K是会直接过热的,而酷睿Ultra 9 285K只有87℃,它其实比酷睿i9-14900K和锐龙9 9950X对散热器的需求低许多。

      而酷睿Ultra 5 245K则比酷睿i5-14600K功耗低了24W,两者在解锁后性能变化都不算大,所以都不建议解锁功耗,此外这两个处理器的温度表现也没太明显的差异。

      待机并不是完全的桌面待机,而是开着HWinfo监控着,Windows的电源计划选的是平衡。两颗酷睿Ultra 200S待机功耗是明显要比14代酷睿低一些的,待机温度略高一些,整体差别不大,反正都比AMD的锐龙处理器有更好的待机温度功耗表现。

      由于酷睿Ultra 9 285K和酷睿Ultra 5 245K在解锁功耗后的性能提升并不大,所以我们就只把它们的默认性能放到天梯榜上,此外14代酷睿K/KS系列处理器也更新了采用默认设置时的测试结果,同样的酷睿i5-14600K在解锁功耗后性能变化过小,所以只放放出它的默认性能结果。

      酷睿Ultra 9 285K虽然P-Core的超线程没了,处理器的线,但得益于全新的Skymont架构E-Core的补正,它的多线程性能依然比解锁后的酷睿i9-14900K要强些,如果都是默认性能对比的线%之多,可以说强劲的E-Core是这代酷睿Ultra处理器的最大亮点,在同频下它的部分性能确实能够达到14代P-Core水准,这也是英特尔敢于取消这代P-Core超线程的原因,E-Core性能上来了还要什么超线程啊。

      但酷睿Ultra 9 285K单线程表现确实是有点让人失望的,虽然Lion Cove在同频下是要比Raptor Cove有不少提升,但酷睿i9-14900K的最大睿频能跑到6.0GHz,而酷睿Ultra 9 285K只能到5.7GHz,这就导致了部分单线程测试项目酷睿Ultra 9 285K跑出来还不如酷睿i9-14900K,最终算出来它的单线K要低一些。

      至于酷睿Ultra 5 245K,由于它的只有6P+8E,这导致了缺乏超线程对它的多线K提升幅度非常小,低于开了PBO后的锐龙7 9700X,单线程方面由于只比上代低了100MHz,所以其实是要比酷睿i5-14600K有一定提升的。

      单纯看性能的线S系列其实提升很少,当然了它和上代的最大变化就是它的功耗明显降低了,酷睿Ultra 9 285K烤机满载只有230W左右,而酷睿Ultra 5 245K只有138W,此时他们就能发挥出和上代处理器解锁后相近的性能,而实际的游戏功耗降幅更大,新处理器的能耗比有了很大提升。

      Arrow Lake处理器配备了Xe-LPG架构的新核显,性能比现在使用的UHD 770翻倍,和CPU相比它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还拥有非常强劲的编解码能力,可满足日常的视频解码甚至是视频编辑的需求,英特尔的核显在这方面一直都拥有非常好的表现。

      这代处理器也是英特尔首次把NPU引入桌面市场,虽然说13 TOPS的算力并不算高,不过英特尔也没指望你用NPU跑那些需要用大算力的AI工具,毕竟台式机基本都会搭配独显使用,那些需要大算力的应用直接交给独显就好了,而NPU则是用来跑那些需求较低的应用,比如摄像头动作捕捉或者运行小语言模型推理,NPU能用较低的功耗就能完成这些任务,这样就不用什么AI操作都调用独显了。

      平台扩展能力比上代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CPU可提供24条可用PCIe通道,当中有4条PCIe 5.0与4条PCIe 4.0是为SSD而准备的,PCIe 5.0 x16也可拆分成x8+x4+x4,也就是说平台在使用独显的同时可连接三个PCIe 5.0 M.2 SSD,这比上代只能扩展一个强多了,此外现在CPU可提供两个Thunderbolt 4口,这让Thunderbolt 4在台式机普及垫下基础。

    推荐产品

    一键拨号

    一键短信

    产品中心

    返回首页